
在西方藝術史上,畫家們對女性裸體畫尤其鐘愛,用以表達宗教或神話題材,如描繪愛神維納斯優美的女性體態,像是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維納斯的誕生》、喬爾喬尼(Giorgione)《沉睡的維納斯》。這些裸體畫同時是反抗當時教會無理的禁慾主義,釋放人們對性與窺視的慾望和追求。然而,在19世紀印象派畫家馬內(Édouard Manet)筆下的這位維納斯,卻受盡巴黎沙龍各方的謾罵與唾棄。今天,讓我們來談談馬內離經叛道的《奧林匹亞》,她的名字叫維多利安・莫涵(Victorine-Louise Meurent)。

Upload and stitch by Tatesic, via Wikimedia Commons
一雙讓看畫人惱怒的眼睛
To be naked is to be oneself.
To be nude is to be seen naked by others and yet not recognized for oneself.
(赤裸是做你自己。裸體是做他人觀賞的赤裸者,而且自己尚未意識到這點。)
─John Berger from “Way of Seeing”
關於裸體畫,藝術評論家約翰.伯格(John Berger)在《觀看的方式》中指出歐洲的裸體畫的觀眾設定為男性,女性裸體只不過是另一種「服飾」以滿足男性的窺探慾。此所以在歐洲藝術中女性佔裸體畫的大多數,而這些裸體女性往往被描繪成遭偷窺、評論,眼神嫵媚誘惑,美化了的曼妙身體奇怪地扭曲著,同時向觀眾拼命地展露雙乳。

Photo via Wiki Art
+延伸閱讀:Art for Dummies:終於懂了,原來裸體畫是要這樣看

Photo via Wiki Art
來看看這個被稱為「最不端莊」的維納斯——維多利安・莫涵。留著一把紅褐色頭髮的莫涵,身材不如過往裸體畫的模特兒般豐腴修長,相反,她可以說是又矮又胖。她傲慢地斜躺在絲質枕頭和毯子上,頸圈一條黑色絲帶、手戴金色鐲子、腳踏招搖的涼鞋,還有身後捧著仰慕者所贈鮮花的傭人與角落的黑貓,都在明確說出她的「角色」是一名庸俗的高級妓女。
讓人惱怒的不止是馬內將神聖的維納斯給直接畫成妓女的模樣,還有莫涵那雙居高臨下、挑釁得讓人害怕的眼睛。她沒有理會仰慕者送來的花束,反而直勾勾地「看向」觀眾。那鎮定大膽的目光仿佛能看穿觀者的思緒,似是一個高高在上的女王正告訴你我有權拒絕你的要求、又似是一個妓女揶揄觀者欲一親芳澤也得先付出相應代價。這樣的眼神既不服從、也不獻媚,大概在隱約之間戳破了看畫人內心那份凌駕性的窺探慾,他們無法駕馭她,因此才會惱羞成怒,直斥《奧林匹亞》低俗、荒謬。
馬內的靈感繆思
儘管這幅畫在1865年沙龍首次展出時引來媒體揶揄成「某種母猩猩,怪形怪狀」、「如此之下流!」,甚至有人恨不得殺害莫涵,馬內因而逃往西班牙,但是仍不減莫涵致命的吸引力。父親是名銅匠、出身於草根階層的莫涵,渾身散發著一股倔強而直率的氣質,使為之著迷的馬內九次以她入畫。當中有八幅畫作,包括在《聖雷札火車站》與蘊含色情意味的《草地上的午餐》中,馬內嘗試描摹她與眾不同地凝視世界的方式,從容鎮定、毫不羞澀,同時又讓馬內打破所謂藝術「傳統」的觀畫模式。根據莫涵的記述,馬內亦曾評價:
There’s something about the way you look, your face. You never look at the world as if you need anything from it.
(某些東西存在於你看東西的方式,妳的臉!你從不看著這個世界,好像妳想向她要些什麼。 )
而莫涵則回應:
It was my face, they hate my face. Manet knew what he was doing, and he loved my face.
(這就是我的樣子,他們討厭我的樣子。但馬內清楚他正在做的事情,而他喜歡我的樣子。)

Photo via Wiki Art

Photo via Wiki Art
被遺忘的女性藝術家
模特兒以外,莫涵一直渴望成為一個獨立的女性藝術家 。歷史上對於莫涵的生平描述不勝枚舉,有人說她其實是一名高級妓女,並有酗酒的習慣;也有人謠傳她是馬內的情人,並且活得不長。後來,在學者尤妮斯.利普頓(Eunice Lipton)的追尋下,發現原來莫涵在藝術上小有成就,不僅六次入圍沙龍,更以女性藝術家的身份入選成為Société des Artistes Français的成員,晚年與一名女伴居住在法國鄉郊,活到83歲。
+猜你喜歡:20世紀最傑出的女性藝術家之一,達達藝術家Sophie Taeuber-Arp
在當時的社會,女性發展藝術的機會少之有少。在1860年代末之前,女人是不被允許進入藝術工作室,更妄說就讀傳統藝術課程。因此,對於身為勞工階層的莫涵來說,她的藝術道路相信也是極為艱辛。藝術家的收入不能保證其經濟獨立,莫涵曾渡過好幾段貧苦日子,也得向現實妥協,比如向馬內妻子尋求經濟援助、教授音樂與賣藝以維持生計等,但她仍堅持作為一個獨立自主的藝術家生活下去。儘管如此,莫涵留存至今的藝術品卻只有收藏於Musée municipal d’Art et d’Histoire的《聖枝主日》,幾乎所有有關莫涵的藝術足跡全然消失,剩下馬內畫中她年輕時那堅定不羈的神情,也許是在控訴當時藝術界對女性藝術家的忽視和不公。

Photo via Wikimedia Commons
Reference:The Guardian, Bonjour Paris, The Telegraph & “Alias Olympia: A Woman’s Search for Manet’s Notorious Model and Her Own Desire” by Eunice Lipton
更多ART FOR DUMMIES:
Art for Dummies:畫中鏡中人──那些對鏡自畫的畫家
Art for Dummies:聞說梵高《星夜》的漩渦就是受它的啟發
Art for Dummies:是流芳百世,還是遺臭萬年?不過視乎觀賞者的角度
DESIGN: CHRISTY/ HOKK FABRICA
15 June 2018, 12:00 A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