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設計師川久保玲、三宅一生,以及比利時設計師Martin Margiela,三人在時裝界的地位無可撼動,是真正獲業界認可的設計大師,無數時裝人——不分世代——仍會尊稱他們為「偶像」。他們固然天賦異稟,當中更重要的是他們甘心隱居幕後,淡泊名利,一心一意專注於設計之上。趁著Martin Margiela打破沉默,推出個人紀錄片Martin Margiela: In His Own Words之際,我們來看看在時裝界打滾了20個年頭的他三個值得學習的理念。
拒絕隨波逐流
當今這個時代,「噱頭」(gimmick)大過一切,加上社交媒體的流行,設計師越高調,品牌就越有話題,彷彿被消費的不單是他們的設計,還有設計師本人——唯獨Martin Margiela依然固我,拒絕一切的鎂光燈和虛名:他從不謝幕,也不在公眾場合與他人合照。
在這部紀錄片中,他首度打破沉默,公開述說自己的理念和個人經歷;即使影片由知名導演Reiner Holzemer執導,Martin Margiela仍然堅守自己的「無名之路」,整部紀錄片沒有一幕公開了他完整的樣貌,只靠聲音和雙手展示出他20年來的設計心得和秘密。
如今,品牌的成功與設計師的曝光率劃上等號,而Martin Margiela其實也懷疑過自己的決定;他坦言指自己曾經後悔選擇低調過活——當你拒絕亮相,品牌便難以獲得關注。對其他人而言,這或許讓品牌陷入劣勢,但對Martin Margiela而言,這不是改變自己的藉口——他既然選擇了沉默低調,那他的作品就更要替他發聲;他真的做到了,將劣勢發展成設計的動力,其設計前衛奪目,展露出時裝的最純粹的一面。
我不喜歡成為名人。「匿名』對我而言非常重要,能令我意識到我和其他人無異;我希望我的名字令人想起的不是我的樣貌,而是我的創作。
I don’t like the idea of being a celebrity. Anonymity is very important to me, and it balances me that I am like everybody else. I always wanted to have my name linked to the product created, not to the face I have.
——Martin Margiela
從不動搖的信心
Martin Margiela在紀錄片中也講述了自己的童年經歷,原來他早在7歲時便決意成為時裝設計師。
自從他看過電視上的時裝秀後,他找到了自己將來要走的路後;當被問到將來想做的事時,他毫不諱言地表示自己想要成為「巴黎的時裝設計師」。從成年人的現實目光看來,他的夢想很是不切實際,他的父母也為他的答案而尷尬;習慣沉默的他,沒有以言語反抗,也沒有因此一蹶不振,反而以行動證明自己的夢想不是空想,而是可預見的現實。
轉身離去的勇氣
Martin Margiela離開個人品牌Martin Margiela已經10年了,他決定退出時裝界之時正值事業巔峰,當時有不少傳言指他之所以離開品牌,是他與Diesel集團的經營方針出現分歧,因而被迫離去。他在紀錄片首度開腔談到出走原因——與其說他不能與商業化妥協,不如說他有先見之明。
10年前,網絡文化開始興起,他非常不習慣社交媒體即時傳遞資訊,認為資料爆炸令「等待的驚喜」消失得無影無蹤,這種轉變令他迷失和失落,他不知道自己喜愛低調以及堅持自己步調的個性能否再符合時裝界的需要,於是萌生了退意。
不論他是因為什麼原因而離開,他都教會了我認識、了解自我有多重要,與其勉強迎合,倒不如毅然抽身離去,這樣至少還可以保有自己最真實的一面。
作為跨時代的設計師,Martin Margiela在時尚圈裡遊走了20年,但卻留下了無法磨滅的痕跡和影響。紀錄片Martin Margiela: In His Own Words已於11月8日在紐約進行首映,讓我們一起期待這部影片在香港的上映之日。
Cover image:Martin Margiela: In His Own Words film still, via dogwoofsales
同場加映
DESIGN: CHRISTY.L / HOKK FABRICA
15 November 2019, 4:41 PM
HOKK fabrica
原來不只一種模樣
Contact us | 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More: Martin Margiela時裝紀錄片設計